发展光伏产业,推动“三州”经济发展——唐光跃董事长政协会议大会发言

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在成为四川省在全国、甚至全球都可以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在乐山、眉山、新津、双流一线,已经投入和正在聚集于光伏产业上的资金已达到上百亿元,正逐步成为四川省未来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柱性产业。光伏产业特点是“两头在外”,即硅料从国外进口,而产品亦销往国外发达市场。“两头在外”的我省新能源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后续发展亟待政策扶持。同时,占全省一半左右面积的川西高原地区,即“三州”的大部分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种植规模小,畜牧产业也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自然灾害频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极大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实现我省全面小康,大力实施民生富民工程,帮助“三州”形成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利用“三州”丰富的太阳能,大力发展光伏产业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我们认为:重点规划和扶持在乐山-成都一线发展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组件生产等的光伏产业集中发展区;同时在川西地区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示范工程、加快落实“金太阳”——太阳能屋顶工程实施步伐,在形成光伏产业完整产业链和竞争优势的同时,能够推动“三州”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为实现我省全面小康打下基础。
  具体建议如下:  
  一、出台四川省光伏产业振兴规划
  国家2009年3月出台了“太阳能屋顶”补贴等扶持政策,但政策以“示范性意义为主”,未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国家一直酝酿的《新能源光伏产业振兴规划》,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最终未出台。
  但各地发展光伏产业的积极性仍然很高,在部分光伏产业集中度高的省市,2009年已经率先出台了《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极大地促进了所在省市的光伏产业发展。如江苏省根据已有的重点光伏企业情况,抢先把新能源振兴规划推到了前台。他们出台的振兴规划包括了光伏产业发展目标与布局以及对重点光伏企业的专门扶持政策、光伏发电站建设和发电量目标等具体计划,规划要求设立“省光伏发电专项资金”,主要对光伏并网发电电价、光伏发电示范推广工程给予补贴,引导和鼓励光伏企业投标竞争国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积极拓展市场。由于采取大力度的扶持政策,江苏光伏产业发展得到及时保护和鼓励,取得成效。2009年,江苏省多晶硅实际产能将达到一万吨左右,超过我省,成为全国多晶硅生产大省。同时,河南、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也积极跟进,纷纷赶超四川多晶硅生产大省的地位,我省近年发展积累起来的光伏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正在丧失。
  目前,低碳经济、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所谓光伏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只是一种误解,真正原因是国内产业链未形成,过分依赖出口,导致国内上游产品相对过剩。在调整产业结构,投资拉动的大背景下,光伏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应及时将我省光伏产业振兴规划的制定纳入省委省政府决策程序。
  二、在川西地区选点建设光伏发电示范工程
  我省整个川西地区幅员辽阔,人烟稀少,高原晴天日数较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年总辐射量高达4500~6800兆焦尔/平方米,即1250~1889千瓦时每平方米,月均温≥10℃期间、日照时数≥6小时、天数在250天~300天以上,在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划中,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地带,完全具备太阳能发电的优越自然条件。我省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草原、荒山、荒地、荒坡,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及光伏、光热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为全省人民提供便捷、经济、清洁和可持续的优质能源。
  从经济层面看,加快光伏电站的建设,将为当地民众尽快脱贫致富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现有技术条件下,建设一座百兆瓦光伏电站,包括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兴建办公楼、变流、储电等配套设施,总占地约2.5平方公里,按此计算,用三州草地面积的1%,即可建成多达632座百兆瓦级光伏电站,全年(按全年白天总光照时间4380小时计算,每座可发电4.38亿度)发电总量可达2700多亿度,按每度电1.5元计算,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如将其中的5%用于支持该地区经济发展,按目前区域内拥有的农村人口计算,人均将增收3835元,相当于把目前的农牧民年均收入提高两倍。
  相对目前火热的水电开发,光伏发电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在逐步解决发电成本、技术、上网电价等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建设光伏电站示范工程,不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还将为“三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三、建设太阳能屋顶示范工程
  选取川西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在政府、商场、医院、学校、农牧民定居点等处率先建设太阳能屋顶示范工程,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四川省应比照国家扶持政策1:1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并根据财政部2009年《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确定对建筑物的太阳能光伏应用实施补贴政策,每瓦补贴20元人民币。
  省委、省政府目前正在牧区全面实施的“帐篷新生活行动”、“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帮助牧区群众改善居住条件,改变当地数千年以来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当地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光伏电站和太阳能工程的建设,能从根本上解决农牧区广大群众的日常照明、饮食起居、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生活用电问题,让牧区群众享受现代生活。
  因此,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产业振兴规划,加快乐山——成都光伏产业集群和川西地区光伏、光热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这不仅保持和提升了四川光伏产业的优势,未来还可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清洁能源,还将为“川西”的民族团结、环境治理、水土保持、农牧民增收致富,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最新动态